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本站服务
首  页 | 景点荟萃 | 旅游新闻 | 旅行知识 | 荆楚文化 | 风景壁纸 | 实用查询 | 企业会员 | 地接湖北 | 旅游论坛 |
线路大全| 优惠信息 | 机票超市 | 酒店预订 | 人才招聘 | 导游天地 | 自驾车 | 旅游经理人| 户外运动 | 咨询留言 |
武汉旅游 | 宜昌旅游 | 荆州旅游 | 襄樊旅游 | 恩施旅游 | 十堰旅游 | 神农架旅游 | 荆门旅游 | 咸宁旅游 | 旅游导航 |

2003年国民经经和社会发展情况
  位置导航: 首页>>地方频道>>宜昌频道>>宜昌概览>>2003年国民经经和社会发展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承前启后,扎实工作,克服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GDP49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口径财政收入53.66亿元,增长12.9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74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8.3亿元,贷款余额46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0.2亿元和63.3亿元。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增长10.8%。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完成市县属投资102.15亿元,增长17.5%。安琪酵母味素、华新水泥等33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沪蓉高速公路宜昌段、荆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城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天喜工业园、沿江大道延伸段、云池综合货运对外深水港3个项目总投资过10亿元,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长江铝业、光盛纺织、黑旋风锯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落户城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3元,增 加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8元,增加113元。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全年搬迁贫困人口3100人,改造茅草屋4316户,解决了l万多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和7.79万人的饮水困难。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新引进了丰岛、鸿新等一批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内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已具备20万吨柑桔、30万吨乳制品和100万头牲猪屠宰分割的年加工能力。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卓有成效,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农产品优质率提高,有17个产品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水电、载电体、化工、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6.97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税48.35亿元,同比增长1.08倍。安琪集团酵母生产规模居亚洲首位,兴发集团综合实力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宜化集团成为全省最大的多元醇生产基地。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成功举办了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暨第四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6.6亿元。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市直28家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效明显,红旗电工、国投原宜等25家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成果得到巩固。县市区全部通过省里验收,8个县市区被评为优秀等次,农民人平负担比1999年下降42.3%,亩平负担下降36.7%。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盘煞尾和兑付工作完成。化解村级债务进展顺利,完成了当年工作目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城镇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已经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党政机构精简66.3%,事业机构精简59.4%。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现外贸出口1.9亿美元,增长37.4%;直接利用外资8405万美元,增长12%。

  (四)发展环境发生新变化。“硬件”环境不断改善。城市亮化一期工程、宜昌火车站广场改造、滨江公园双亭广场改造、城东大道大学路段和南苑路段等重点项目全面竣工,“烂尾楼”治理取得突破,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开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中心城区生活垃圾袋装化率达到92.4%。交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秭归茅坪港、兴山峡口港和宜昌港集装箱码头竣工并投入运行,高速公路建设、干线及县乡公路改造进展顺利。“软件”环境不断优化。修订完善了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库收付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政府机关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提高。

  (五)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二期移民清库工作圆满完成,确保了三峡工程蓄水、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如期实现。出色完成了水库汛后蓄水位提高到139米的搬迁清库工作。坝区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项社会行政管理更加规范;翻坝运输畅通有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一、二期工程完工验收。秭归千将坪特大滑坡发生后,积极开展抢险救灾,灾后重建进展顺利。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沿岸城镇、集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积极开展长江漂浮物打捞,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共打捞漂浮物3.8万吨,全部进行了卫生填埋处理。

  (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民素质得到提高。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带头学法用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各项建议和提案全部办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基本落实,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89%;高中阶段入学率稳步提高;三峡大学、宜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步伐加快。科技项目、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5万人;将11.82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了城市低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由35%提高到65%;确保了3.45万名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和9.13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夺取了非典防治阶段性的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在我市胜利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有新的起色,民间文化资源抢救工作纳入全国试点,儿童歌曲《土娃子》获“五个一工程奖”。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得到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大案要案查处、源头治理腐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进一步深入。民政、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人防、档案、方志、保密、信访、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宜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区经济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快,缺少竞争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财政增收压力大,市直财源后劲不足;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矛盾突出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摘自2004年2月21日在宜昌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宜昌市人民政府市长郭有明的《政府工作报告》)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点地图 |
Copyright 2003-2004 湖北旅游咨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